在差压式气密性检测技术中,** 平衡 1(BAL1)与平衡 2(BAL2)** 是衔接 “充气” 与 “正式测试” 的关键环节。结合内部气路原理图与测试流程图,我们能更清晰理解二者的作用与区别。

从内部气路原理图可见,仪器通过气源、减压过滤组件(F.R.L)向标准件(无泄漏基准)和被测产品同时充入规定压力的压缩空气;测试流程图则直观呈现了 “充气→稳压→测试→排气” 的阶段变化。
差压检测的核心是:保压过程中,通过高灵敏度差压传感器(PD)感知被测产品与标准件之间的压力差,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泄漏。而平衡 1 与平衡 2,就是为 “精准测差压” 铺垫稳定条件的关键步骤。
平衡 1 是充气结束后的首轮稳压与粗检工序,对应气路中电磁阀 V3、V4 处于打开状态,标准件与被测产品的气路保持连通。
平衡 1 结束后进入平衡 2 阶段,此时电磁阀 V3、V4 关闭,标准件与被测产品的气路彻底隔离,进入封闭环境的二次稳压与细查。
| 阶段 | 气路状态(标准件与被测件) | 核心作用 | 检测目标 | 对应流程节点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平衡 1 | 连通 | 初步稳压、消除充气干扰 | 大泄漏(明显异常) | 充气后→稳压前 |
| 平衡 2 | 隔离 | 精准稳压、消除气流波动 | 微小泄漏(潜在隐患) | 稳压阶段核心环节 |
简单来说,平衡 1 是 “初步筛选”,把大泄漏工件直接排除;平衡 2 是 “精细准备”,为微小泄漏检测创造绝对稳定的环境。二者配合,既解决了 “充气干扰” 的问题,又通过 “分级筛查” 提升了检测效率与精度 —— 这也是差压式气密性检测能成为行业主流的关键技术逻辑之一。